將至仲夏時節,驅車行進在杭錦旗革命老區嘎查村,傳承紅色記憶思緒中更被那滿眼的綠色草原所吸引,真可謂一派生機。
杭錦旗委、政府把推進革命老區的發展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重心之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按照其荒漠化草原區、干旱硬梁區的實際,安排杭錦旗老促會實施生態改良項目,發展綠色產業,實現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雙贏,綠富同興。
裂變效應產生 綠色發展氛圍形成
“2400多畝草牧場已實現了種植檸條全覆蓋,每年收割的檸條加工成檸條粉,不僅能滿足自家400多只羊的飼喂需要,還出售一部分給周邊的農牧民。”伊和烏素蘇木哈夏圖嘎查牧民雷愛強在杭錦旗老促會草牧場改良項目的支持下,連年種植檸條,現成為聞名地區的發展綠色產業的典型示范戶。周邊地理條件相似的牧民紛紛前來向他學習取經。
據了解,當年杭錦旗老促會給雷愛強安排了500畝的草牧場改良項目,雷愛強種植檸條第二年就獲利了。他又自身發力擴大改良面積,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有效帶動了全旗廣大農牧民改良草牧場的積極性、主動性。幾年來,杭錦旗老促會在哈夏圖實施改良項目2萬多畝,帶動牧民自我擴大改良規模,現在該嘎查改良草牧場累計10萬畝,占全嘎查草牧場的四分之一。如今,牧民改良草牧場的積極性空前高漲,都說:“原來的草牧場荒漠化嚴重,發展不了養殖業,現在一畝檸條草牧場比原來的種植沙蒿的10畝草牧場的效益都強。”
2015年到2022年,為提升杭錦旗干旱硬梁區、荒漠化草原區的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實現綠富同興,杭錦旗老促會在全旗組織實施草牧場改良項目732戶24.1萬畝,投入資金1192萬元,培育出了一批典型示范戶。
獨貴塔拉鎮圖古日格嘎查牧民布和其勞在老促會的項目支持下,在沙漠化草牧場種植楊柴500多畝,幾年來,為其發展規模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每年秋天,收割楊柴儲備草60余噸,每噸市場價最高可達1800元,通過分選加工,飼草全部利用。同時年均楊柴籽銷售收入可達10萬多元,在雨水好的天年,楊柴籽銷售收入達到過14萬元。用賣楊柴籽收入購入玉米等飼料,收到了比種植水澆地更好的效果,形成了可觀的生態和經濟效益。他家以前的草牧場荒漠化嚴重,現在種植了楊柴等,生態得到了改良,現在到他家草牧場看看,整片草場綠油油的。原來1.5萬畝草場上養殖了100多只羊,10多頭牛,通過幾年的發展,養殖規模擴大到如今的400多只羊,90多頭牛。
杭錦旗老促會實施的草牧場改良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了全旗廣大農牧民草牧場改良積極性、主動性的全面提高。
精準發力推進 綠色產業漸成體系
桑丹花是錫尼鎮錫尼補拉格嘎查牧民。站在她家草牧場改良項目區,面對楊柴迎風吹拂波浪翻滾的景象,她興奮地說:“這里以前是沒有植被的荒沙區,2018年我家實施了杭錦旗老促會的草牧場改良項目500畝,獲得2萬元項目資金。這片草原現在不但楊柴種植成功了,其它的草原植被花草也長起來了,生態得到極大改善,2020年就見到了明顯的效益,每年秋季收割的楊柴能夠解決牛羊飼草供應問題。”
據悉,杭錦旗老促會草牧場改良項目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投的方式,發揮專項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開始實施的幾年,每畝補助40元,以后逐步提高標準,現在每畝補助達到70元。通過引導農牧民投勞投資種植檸條、楊柴,進行草牧場改良,進而形成帶動輻射作用,讓廣大農牧民、社會團體都參與進來,形成合力,擴大實施面積,同時與部門也形成合作。
2018年開始,杭錦旗老促會聯合鄂爾多斯市交通局,在錫尼鎮錫尼補拉格嘎查實施“整村推進”改良草牧場項目,3年累計種植楊柴11萬畝,扭轉了當地草牧場逐年退化的不利局面,顯現出了區域整體改良效果。農牧民從中真切感受到了實施草牧場改良的重要性。
“檸條、楊柴都是優質的飼草,營養豐富,羊牛吃了膘肥體壯,肉質好。”伊和烏素蘇木桃日木嘎查支書王樹杰說,草牧場改良讓優質牧草助力了地區優秀品牌羊肉的發展,伊和烏素絨山羊品牌更響了。
草牧場改良項目在前期收獲足量飼草基礎上,在后期的飼草加工上發力做文章。按照精細加工、科學飼喂的要求,加拌其他的飼草料,提高養殖效益、肉類品質。伊和烏素蘇木哈夏圖嘎查牧民雷愛強在加工檸條顆粒時,嘗試加入紅棗等原料,飼草營養更為豐富,讓羊肉肉質更加鮮美。
科技元素助力 綠色轉型如虎添翼
杭錦旗在不改變農牧民原有草牧場屬性用途的基礎上,在推進綠色發展中,加強科技的投入,提升了生產力,讓綠色轉型更快更便捷,跑出“加速度”。
獨貴塔拉鎮圖古日格嘎查牧民恩和巴雅斯呼楞有草牧場8000多畝。杭錦旗老促會在他家推進草場改良項目,提供的是楊柴加工機械,加上他自己配套的機械,楊柴從收割、打籽、加工,都實現了機械化。他每年也能收割加工楊柴草60余噸,楊柴籽銷售收入年均可達11萬多元。他說,項目的實施不僅使他家養殖規模得到擴大,同時機械的運用,使人力得以解放,飼草得到全面利用,養殖成本大幅下降,收入顯著提高。
伊和烏素蘇木桃日木嘎查牧民董廣清,按照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要求,在荒沙梁上種植檸條時配套了滴灌技術,保證了檸條的成活率與良好長勢,收到了很好的生態經濟效益。董廣清介紹,200畝檸條可以匹敵2000畝沙蒿地的效益,建議在草牧場改良中大力推廣和運用先進的種植、灌溉技術,不斷提高草牧場改良的成效。
發展綠色產業能夠形成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促進百姓富與生態美同頻共振。“綠色發展讓杭錦旗革命老區煥發新生機,也帶動了全旗的發展,相信杭錦旗未來的綠色發展將更具活力。”伊和烏素蘇木哈夏圖嘎查黨支部副書記李永恒從親身經歷的變化中深有感受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