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濤,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礦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一抹抹的藍,訴說遠古的呼喚;龍泉寺的鐘聲,飄向遙遠的天邊;和煦的陽光,溫暖我的心田;金黃的麥子,那是天真的童年……”初春微風,點綠了昌樂縣庵上湖村鄉村振興學院前的草坪,一位才華橫溢的吉他“歌手”,正和他的樂隊深情演繹一曲極具地域辨識度的民謠《營陵》,優美的旋律和青春“歌手”充滿磁性的聲音,打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現場掌聲不斷。
歌者趙華濤,是一位癡迷音樂的文藝青年。殊不知他還有特殊標簽:十三屆山東省政協委員,上市公司山東礦機集團董事長,一位具有獨到產業思維、創新思維與跨界思維的80后青年企業家。近年來,他深耕主業,把公司打造成煤炭機械制造行業骨干企業,成為“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優秀企業”“中國煤炭機械工業50強”,公司多項產品榮獲“山東名牌”,其中“液壓支架立柱千斤頂”是山東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他銳意創新,推動公司轉型發展,成功開創了以煤機生產銷售為主,建材機械、包裝機械、無人機制造、精密機械加工、網絡游戲及互聯網服務等業務共同發展的多元化產業布局。
趙華濤
日前,記者走進昌樂,看一位優秀青年企業家如何把人生事業“煉”成一曲美麗之歌。
? 產業創新——
守正主業,勇做行業痛點解決者
2016年6月,1981年出生的趙華濤,接任上市公司山東礦機集團董事長。彼時正值煤炭行業全面低迷,公司主業效益持續下滑。如何加快公司傳統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如何帶領企業走出一條未來創新之路,是擺在這位年輕企業當家人面前的重大課題。
“當時公司主營業務板塊單一,極易受到市場環境和自身因素雙重影響,抵御風險能力差。為此我們采取了傳統業務與新興業務多元化發展戰略,通過投資并購以及合作等方式整合優質資源,增強公司實力,提升公司價值。”趙華濤說。在他的推動下,2017年,山東礦機集團進軍網絡游戲產業,成功將公司轉型為“煤機生產、煤炭銷售及采煤服務”為主,“網絡游戲及互聯網服務”等多元化產業發展的上市公司,資產結構得到了優化。2022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4億元、稅收1.7億元,總市值突破40億元。
2015年5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也是工業4.0具體落地戰略,中國制造業涌動著一股智能制造的熱潮。山東礦機集團作為一家以煤礦機械設備制造為主的傳統機械制造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新經濟轉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山東礦機集團是一家建于1955年的煤炭機械制造行業骨干企業,立足點是發揮公司在機械制造及上市公司資金方面獨特優勢,加大轉型升級力度,不斷推動企業在新項目建設、產業轉型升級、技術創新上探索發展,使企業向高端制造、智能裝備制造與制造服務化領域邁進。”趙華濤發展思路清晰。
山東礦機集團的電鍍生產線
4月23日,山東礦機智能輸送高端成套裝備及運維配套產業基地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國家‘公轉鐵’運輸方式正在變革,現在港口、鐵路物流園、化工廠、電廠的一些地面的散料輸送,短的幾百米,長的幾十公里,亟需這樣的智能運輸系統,代替傳統短距汽車運輸的不足,也更加環保、更加高效。”在項目現場,趙華濤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這是2022年的山東省重大項目,也是山東礦機集團跨行業轉型的典型項目,由地下轉到地上,跨行業但不跨專業。”
據了解,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1億元,建成后年產300條智能輸送系統、10套智能控制運維系統、15萬噸結構件的生產能力,將成為國內領先的智能輸送高端成套裝備及運維配套產業基地。
時刻保持敏銳創新思維,時刻保持對產業痛點洞察和新興領域探索,精準把控機遇,這是青年企業家趙華濤身上的突出亮點。
山東礦機集團控股的華信智能公司推出的華信智能·5G智能安全帽就是另一個例子。
“這款安全帽是融合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一款全新的智慧工程管理服務產品,適用于礦山開采、石油化工、智慧工地、港口碼頭、橋梁隧道和電力巡檢等領域。我一直要求研發人員,一定要盯住產業鏈、業務鏈上客戶的痛點,這些痛點就是創新點。”趙華濤說,安全帽是在研發階段多次與濰坊市和昌樂縣應急管理局專家交流座談,多次征詢一線生產企業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工程師意見后研發出來的。
“安全管理從業人員的經驗和政府監管人員的智慧,加上我們的技術,最終才有了華信智能·5G智能安全帽。”趙華濤戴著安全帽,向記者展示產品在人員定位、有害氣體預警、實時視頻通話、視頻危害預警、拍照錄像、脫帽監測、智能溫控、環境補光等方面核心功能,讓人不自覺就感受到了產品極具廣闊的應用前景。
礦山安全生產智能化,是近幾年山東礦機集團主攻方向。他們成立了智能控制運維中心,致力于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研究,為客戶提供智能控制系統、維保運營系統、預測性維護解決方案、過程控制決策方案與智能物聯網云平臺等服務。“我們的運維中心可實現設備統一遠程管控,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技術,對工業設備運行數據,客戶信息資料,項目流程及資料庫等進行計算、儲存、處理和共享,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趙華濤介紹。
“立足行業痛點,持續堅持精品化、成套化、智能化、服務化的‘四化戰略’,致力‘機械化減人,自動化數字化換人,智能化無人’發展目標,專注將前沿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技力量,為國家建設智慧礦山,工業互聯網產業升級中提供精準實用、安全有效的智能化產品和服務,推動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是初心與方向。”趙華濤表示。
? 管理創新——
“新集體主義”成功實踐
在山東礦機集團采訪,記者有一個強烈的感受:集團上下每一位員工都具備極強的主人翁意識與蓬勃活力,這得益于集團推行的“新集體主義”企業文化。
山東礦機集團航拍圖
山東礦機集團的“新集體主義”,以人才與資本的融合為企業發展根本,以精神、物質獎勵措施為激勵,建立了以人才為核心的新型勞資關系,企業從收入到職權再到社會地位向技術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傾斜。企業各級負責人權利到位、責任明確,管理人員的創業欲望與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發揮。
“管理創新是企業保持活力與發展的根源。1994年開始,我們就在企業內各部門之間、工序之間推行內部合伙人制度。把集團劃成各個小單位經營,把經營權下放,在價值鏈上各小單位實現市場交易,自主經營。按照市場化方式,讓各部門間形成‘買賣’關系,每個部門都是獨立利潤中心,創造利潤直接與部門員工工資掛鉤。它改變了以往只有老板關心企業的利潤、費用、成本、交期等狀況。”談及企業管理文化,趙華濤如是說。
這種文化體現在管理體制和具體實踐上,就是創造性地建立“三個平臺”:董事會決策平臺、以分廠為單位的執行平臺、由班組長和機臺負責人組成的基層平臺。三個平臺形成發動機聯動效應,過去廠長是發動機、員工是齒輪的被動生產運營模式,現在變成了不同層面的發動機。公司形成一個齒輪鏈動理論:主動輪決策層,從整個公司講是公司董事會,保證決策的先進完整與正確性,保證公司正確發展方向,確保公司戰略目標實現;鏈動輪執行層,對決策層做出的戰略決策進行目標分解,編制詳細實施計劃并付諸實施,及時反饋實施狀態;助動輪操作層,對執行層計劃進行實施,對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上報,推動公司戰略改進和完善。
“經營權下放之后,各個小單元領導都是一名經營者,責任感讓他們努力提升業績,從做員工的‘被動’立場轉變成做領導的‘主動’立場。”趙華濤說,“這種全員參與經營的方式,確保了公司銷售額的最大化和費用的最優化。”
這種管理模式推動山東礦機集團的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公司“重誠守信,顧客第一;創新改進,質量第一”的管理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地。
這種管理模式將日常管理權力充分下放到各制造部、分廠負責人,給負責人以最大的決策管理空間,讓山東礦機集團成為一個培養職業經理人的搖籃。
“持續推動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建立新一代機械制造服務企業的管理、發展與競爭模式,是我們實現做中國最優秀的機械制造與服務商的企業使命和愿景的必由之路。”趙華濤堅定地說。
? 鄉遇庵上湖——
一位“文藝青年”的歌聲與夢想
庵上湖村是趙華濤的老家附近的一個小村落,現在是濰坊市昌樂縣小有名氣的瓜菜專業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2014年以前,村里成立了瓜菜合作社,由于缺資金、缺品牌、缺人才、缺營銷渠道等重重困難,生產經營舉步維艱。趙華濤得知村里的窘況后,向合作社注資500萬元,成立了庵上湖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用經營上市公司的理念經營農業,幫助庵上湖村發展高效農業。
趙華濤在庵上湖鄉村振興學院
2019年,他繼續投資6000萬元在庵上湖村建設“鄉村振興學院”,這個行動被稱為“鄉遇庵上湖”。“依托庵上湖的示范作用和品牌效應,整合各類涉農培訓資源,開展黨員干部、職業農民培訓,中小學課外實踐,打造田園民宿、觀光農業、文化創意等新業態孵化平臺,深化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打造科技、人才等資源向鄉村匯聚承接載體,助推庵上湖村“新六產”發展,促進了庵上湖瓜菜走向規?;洜I之路,打響庵上湖瓜菜品牌,推動了農業高質量發展,讓更多百姓增收致富。
今天,庵上湖已被批準為“國家級設施蔬菜標準園”“山東省標準化生產基地”。過去一個無資源優勢、無區位優勢、無產業優勢的“三無”村變成了如今旅游興、產業旺、村莊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樣板村。采摘、音樂、民宿等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在這里得到融合,匯聚起“1+1+1>3”的合力。
趙華濤和到庵上湖游玩的年輕人在一起
除了為鄉村產業獻智獻力,這位愛好音樂的文藝青年還帶著他的雕刻時光樂隊,不時在庵上湖村舉行別開生面的鄉村演唱會,在這片孕育了五千年農耕文明的土地上,用一種獨特而又讓年輕人“上頭”的方式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本文開頭那一幕,就是他們舉辦的一場音樂會。
“我們用音樂這樣一種休閑舒服的方式,吸引更多人來這個地方,要讓大家欣賞到庵上湖這個美麗鄉村,愛上庵上湖。”近幾年來,趙華濤和他的雕刻時光樂隊每年都會在庵上湖村策劃一系列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活動。
庵上湖村黨支部書記趙繼斌接著話茬說道:“他們到庵上湖搞一個演唱會,做一個視頻,對庵上湖的宣傳太有效果了。越來越多城里人被吸引到庵上湖來,全村經濟就發展起來了,老百姓切切實實受了益。大家都在等著今年的演唱會呢。”面對企業下鄉給村里帶來哪些實際變化之問,趙繼斌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臉上。“學院每年還給村集體二十萬元,利用這二十萬元保底,現在村里七十歲以上老年人都可以住到村里的幸福院,實現了‘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鄉遇庵上湖’,是想做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用這種生活方式去影響其他的人,為社會的進步,為人民的幸福,我們要當一個引領者。”談到投資家鄉的初衷,趙華濤說道。
為了讓庵上湖瓜菜生產走向規?;放苹?,瓜菜銷售向中高端發展,趙華濤還在濰坊等地開設了多處“鄉遇庵上湖”品牌形象店,“我們在鄉村建了一個適合城市人生活的地方,在城市里又讓你感受到田園風味。利用品牌形象店,還可以把更多向往田園綠色生活的年輕人,引流到田園里去,壯大庵上湖村的三產服務業。”
進入三月以來,淄博燒烤憑著“烤爐+小餅+蘸料”的靈魂“三件套”火爆出圈;貴州臺盤村舉辦的“村BA”因著新潮而又略顯“野味”也火爆出圈。怎樣能讓庵上湖火爆出圈,這成了趙華濤的執念。“‘村BA’是體育賦能鄉村振興,那么雕刻時光樂隊也可以憑著我們的優勢,音樂賦能鄉村振興。”采訪還未結束,趙華濤就和趙繼斌在鄉村振興學院二樓的小茶室里忘我地商討起庵上湖村下一步發展的思路。和煦的春光透過玻璃窗,暖暖地照進房間里,照在每個人身上,學院樓前的小河緩緩流淌,訴說著春天的希望。
“只有產業振興了,才能為鄉村的全面振興引入人才活水。‘營陵的人啊,是否想起了從前;寧靜的小城,她在等你回家。’這是我創作《營陵》里的歌詞,也是對在外家鄉青年人才要說的話。”趙華濤深情地說。
(記者/郭晨曦 通訊員/李慶輝 紀國梁 秦東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