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泰安市岱岳區的太陽部落史前文化研學基地與太陽部落史前文化主題公園融為一體,將大汶口文化的精髓融入時空隧道、文化廣場、文字圖騰、女媧補天、山洪暴發、狩獵歸來、大汶口古陶館、中國漢字文化館、中國姓氏文化館和大汶口農耕文化館等四十余個主題項目和場景,形成了獨特的史前文化傳播教育資源。
01.研學太陽廣場
太陽廣場中央的雕塑,名為“日火山雕塑”上面的球體是太陽的形象,中間的弧形立柱則是火,下面則是泰山。這組造型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先,在泰山極頂燃火祭天的形象表達,是大汶口文化時期比較典型的文字符號。
02.尋找文字圖騰
圖騰,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相信它們不僅不會傷害自己,而且還能保護自己,并且能獲得它們的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它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社會組織標志和象征,具有識別和區分的作用。圖騰標志與中國文字和姓氏起源有關。
03.參觀夢回大汶口博物館
夢回大汶口博物館是展現大汶口文化的核心區域,外圍走廊墻面上鐫刻著12幅大型浮雕, 形象地表現了大汶口文化時期古人的生活、生產場景。內部為三層建筑, 主要有一個序廳和若干專題陳列及體驗館組成。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通過復原陳列、仿真塑像、多媒體展示等形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大汶口文化。
04.研學民俗街
民俗街——街上全為木制房屋,房頂覆以茅草,房舍中展示的項目絕大多數為國家、 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徜徉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聆聽每一段民俗風情蘊含的文化和歷史,感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與民俗特色風貌。
05.參觀“史前古村落”
根據考古文獻完整復原大汶口古村部落,各種方形的、圓形的土胚房,房間內陳列著各類石制的斧、鏟、刀,骨角制的鋤、魚鏢、魚鉤,陶制的鼎、觚形杯、壺,還有古人生活雕塑遍布村落。
06.研學文明之光
文化體驗、實景互動,親身感受中國五千年文明發展歷程。在這里,全身獲取你所需要的巨大能力!
07.觀看上古時期山洪暴發
大型實景演出“山洪暴發”,通過各種音效、特效、道具的配合,再現了上古時期原始部落的人們遭遇災難時,火神祝融為拯救蒼生與水神共工大戰的場景。
08.太陽神廣場祭天儀式
炎帝是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部落首領,他一生為部落鞠躬盡瘁、盡心盡力,教百姓耕作,發明醫藥,我們也稱他為“神農氏”。因為當時人們崇拜東方崇拜太陽,所以他也被人們尊稱為“太陽神”。
09.大汶口農耕文化館
勞動賦予人類智慧,勞動讓遠古的人類直立行走,觀摩遠古時期刀耕火種,聆聽導師講解,體悟勞動的意義。
010.中國姓氏文化館
當下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姓氏,但是我們的姓氏來自哪里?因何而來?我們的姓氏歷史有多么久遠呢?走進姓氏館,了解姓氏文化。
011.研學大汶口古陶文化館
在世界所有文明的早期階段,幾乎都經歷過一個陶器的時代,中華文明也是如此。早在距今大約七千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原始陶器。而陶藝,也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古老且年輕的藝術。
通過“太陽部落史前文化”的研學,讓學生在了解家鄉自然和文化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樹立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保護和傳承家鄉自然和文化的社會責任感。
在研學實踐中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雙手去觸摸,用智慧去思考,感受大汶口時期先民的智慧,體驗手工制陶方法,加強自身認知,領會“知行合一”的真諦。